2008年7月19日星期六

关于 ‘呵呵’

我越来越发现朋友有俩种,一种是前三句聊天中必有一句‘呵呵’的,另一种是‘呵呵’在三句之外的。
(特指IM,WEB或者短信)
‘呵呵’这个东西大概是伴着IM或者短信发展壮大的,现在在各种手指交流的媒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一直在想这个词或者这个短语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是‘哈哈’吗?是‘嘿嘿’吗?抑或是人们羡慕狗类特有的‘汪汪’或猫类特有的‘喵喵’而自己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叫声?
我觉得如果用‘呵呵’来表达笑声,似乎浅了点。你想郭德纲在台上抖了一个自以为高明的包袱,结果下面一片‘呵呵’声,他是不感觉有点不爽?像郁达夫写的“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有点不够劲?
如果用‘呵呵’表达自谦,又似乎虚了点。譬如有人说我踢球好,我诚惶诚恐,我知道我球技很烂,我得说“没这回事,差的远呢,我哪行”;要有人说我长的帅,我就说“呵呵,那里那里”,因为我自认为这张老脸确实是有水准的:》。所以我说‘呵呵’的时候就向老罗说得“批评批不到点子上,表扬又表扬的不够”的感觉。说是自谦,不说说是迎合奉承。
所以说‘呵呵’这个东西不是什么好东西,今天这个时代,写书信的朋友是一种,打电话的朋友是一种,其他的我们可以统称‘说呵呵’的朋友,和外国人的‘say hi’型朋友有相似之处。写书信的朋友
通常是有事没事都会写,短则半月二十天一封,长则数月半年一封,有的十多页长,有的不过半页。打电话的朋友没事也打的居少,打的时间长的更少,我个人的体验是有时候刚开始打心疼话费,有时候打了一小回儿觉得很多原准备要说的话不说也无所谓了,然后开始心疼话费。一个哥们曾说打电话时就感觉拿着一个一个大馒头往外扔。打电话打的很过瘾的时候也有,很少。
至于说‘呵呵’的朋友,很久没聊,刚聊俩句就开始呵呵。有时候一看聊天记录,你来我往都是‘呵呵’。发短信也如此,有一类型短信统称‘呵呵’短信,不回复吧有碍情面,回复吧确实没意思。现在SNS也多了,可仔细一看,只看出俩个字,‘呵呵’。想一想这大概就是时代特点吧,有这先进工具了,多和朋友联系总是有好处的。多几声‘呵呵’,也算跟的上时代。但我自己做网站,我不想做成一个‘呵呵’型网站,我不是说‘顶一下’,‘踩踩’,‘吼吼’这些词不好,但我们做互联网总是希望他能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一点东西。电话打过了就没了,短信满了就删了,我希望我的网站能像书信一样,虽然不多,但多年后仍可以找到那种触动,起码记得有过这么回事。
所以我就说嘛,是有些道理的。呵呵。

1 条评论:

pluskid 说...

呵呵!似乎是那么回事,我也喜欢用“呵呵”,不过就算是纯粹空虚的礼尚往来,也未尝是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