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喜欢余华是从高中开始的,读了一篇后来听说是他的处女作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这篇小说我读了很多遍,现在让我印象依旧深刻的是它的俩个特点, 一是文采好,比喻新颖。恰当,又有一种幽默在里边。比如说这一小段: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它浑身冰凉。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二是用很正常的逻辑与语言来描写荒诞的故事,像这一小段:
司机这时在公路中央做起了广播操,他从第一节做到最后一节,做得很认真。做完又绕着汽车小跑起来。司机也许是在驾驶室里呆得太久,现在他需要锻炼身体了。看着他在外面活动,我在里面也坐不住,于是,打开车门也跳了下去。但我没做放手操也没小跑。我在想着旅店和旅店。
余华最让人惊讶的地方不是他运用文字的能力,而是他直面死亡,剖析死亡的冷静态度。而我对这种对于血腥,死亡过于详细到了近似与科普说明文的描写有着过敏般的反应。所以在看许三观卖血记时我由于身体的反应不得不中断了一段时间的阅读。至于现实一种 我根本就没仔细去看。
而看这本在细雨中呼喊是好多了。这是余华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似乎那时候的他并没有完全发现自己对于血腥和死亡如此坦然的潜力。每当这种苗头有所骚动时他恰当的中止了它。所以我可以放心的阅读了。看完后觉得是本好书,但似乎确实比 许三观卖血记差了点。许中那种大环境的残忍与小人物的幽默交相辉映,让人印象深刻。像这句
而看这本在细雨中呼喊是好多了。这是余华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似乎那时候的他并没有完全发现自己对于血腥和死亡如此坦然的潜力。每当这种苗头有所骚动时他恰当的中止了它。所以我可以放心的阅读了。看完后觉得是本好书,但似乎确实比 许三观卖血记差了点。许中那种大环境的残忍与小人物的幽默交相辉映,让人印象深刻。像这句
“你知道吗?为什么工厂停工了、商店关门了、学校不上课、你也用不着去炸抽条了?为什么有人被吊在了树上、有人被关进了牛棚、有人被活活打死?你知道吗? 为什么毛主席一说话,就有人把他的话编成了歌,就有人把他的话刷到了墙上、刷到了地上、刷到了汽车上和轮船上、床单上和枕巾上、杯子上和锅上,连厕所的墙 上和痰盂上都有。毛主席的名字为什么会这么长予你听着: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一共有三十个字,这些都要一口气 念下来,中间不能换气。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文化大革命来了。”我喜欢看书,但讨厌文学欣赏之类的东西。我觉得写小说重要的俩点是技巧和文采,写得是什么故事,是在其次的。也许余华不这么想,不过他起码是符合了我的标准。至于他的近作兄弟,大家有褒有贬。我自己并没有完整的阅读,其中大部分原因是上部有点血腥,让我脆弱的神经有点不舒服,下部有点残忍,再加上肉体的冲击,让我原本就脆弱的神经更消受不了。罢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